1 检验结果再次核对
在检验结果出现后,检验人员还应对检验结果再次核对,对于超过误差范围的检验结果要进行二次检验,排除人为因素的误差。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出现检验结果纠纷就是因为没有对检验结果再次核对,忽视了因人为操作对检验造成的影响,以至于延误了患者的诊治,耽误了医生的救治。同时检验科室要建立回访制度,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询问患者在诊断后的体征与检验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现象应及早排除检验结果的影响。
2 检验仪器的养护
目前,实际临床检验中大多检验都需要依靠机器来完成,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检验仪器的养护工作。一是要把检验仪器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工作间内;二是要安排专业维护人员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三是要在检验开始时控制检验仪器的检验质量;四是要在每日使用完毕后对检验仪器进行关机操作。
3 创造良好的检测环境
针对医院环境一般不能够改变的情况,应该努力改变检测科室内部的环境,如及时清扫地面、保持湿润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时通风等。这样可以保证检测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地进行样本检验工作。在醒目的位置为患者设立检验服务站,分配服务人员给咨询患者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在采集样本时存在的不规操作行为,也可以保证检验样本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检验所服务。
4 加强对标本采集的管理
护士是住院患者血标本的采集者,护理相关工作的质量控制决定了标本的准确性。
(1)采血前准备工作:核对医嘱,打印条码,再次与患者沟通,并告知采血时间和注意事项,准确选取不同检验项目所需试管。采血时需注意有无静脉输液,不能在同侧肘正中静脉采血,避免因血液稀释、药物成分等影响检验标本的准确性。
(2)采血:按照检验申请单内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定无误后开始采血。既往研究显示,采集标本不规范( 6%~8%)、采集时间不正确( 2.2%)、标本不合格( 2.3%)均影响所采集标本的质量,影响临床检验结果。采血时体位、采血部位的选择、止血带的使用、进针情况、标本量、抗凝剂使用、各项目采集顺序等均应严格管理控制。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1 min,静脉阻滞 5 min 即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增高 10%~15%。采血时速度过快、将血液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或未取下针头、同一病人检验多个指标采血量不足而反复倾倒等操作均会造成标本溶血,从而影响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的检验结果。血液抽出后及时轻摇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血液凝固,溶血与凝血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占总血液不合格的 60.5%。部分检验标本如血气分析、厌氧菌培养等需防止接触空气,细菌培养及药敏应注意无菌操作。
5 改善检验前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临床检验科室应走出科室,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质量管理。
(1)对临床医护人员、患者、护理员、物业人员等人员按其分工,分别针对检验申请单开具、常用检查项目意义、影响检验结果因素、检验标本保存与转运、医院感染、个人防护、检验标本处置等方面进行相应培训。
(2)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监督、管理,定期参与临床科室查房,检查检验申请单的开具、检验标本的采取、转运等环节,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检验标本的可靠性,保障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6 标本保存、转运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以免时间过长血细胞的代谢活动、标本蒸发导致浓度变化、化学反应等引起标本中成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如因糖酵解作用,血清中糖每小时可下降6%~10%,尿标本如超过 2 h 未完成检验为不新鲜标本,其内化学成分分解后可导致结果假阴性。如标本确实无法立即转运,应管口向上并垂直放置于试管架上,管口密闭,防止标本污染、外溅、蒸发、倾倒等,按照项目需要常温或低温暂存。标本转运应由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了解注意事项。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震荡,防止容器破碎、标本污染,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污染环境。
7 标本交接管理
检验标本运送至检验科后,应由专人与转运人员进行交接、验收。包括检验申请单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采集试管是否得当,标本容器是否完好,标本外观是否正常,有无污染、溶血,抗凝血有无凝结,标本量是否充足。确定无误后接受标本,进行检验,不合格标本应立即反馈申请科室,重新采集。
下面为大家附上来小宝为大家整理的检验科设备清单供大家参考:
更多产品底价查询、产品资料下载、一站式打包方案定制,尽在来宝商城。快来看看吧!
标签: